制冷系统为什么需要过冷度
一、过冷的定义
在制冷系统里,“过冷”就是把冷凝后的饱和液体,通过像过冷器这样的装置,或者采取一些其他方法,再冷却一下,让它温度低于冷凝压力下的饱和温度,这就是过冷。拿过冷前后的液体温度一比较,差值就是“过冷度”。
过冷的目的,是为了让节流前的制冷剂液体在节流过程中少产生点闪发气体,减少这些气体占的容积,这样单位制冷量就能提高。同时,过冷还能提高回气的过热度,对压缩机也有一定的保护作用。在压焓图上表示过冷度时,工程上一般把排气压力近似当作冷凝压力,排气压力对应的饱和液体温度和冷凝器出口液体温度的差,就是过冷度。这么近似是因为冷凝器压降相对蒸发器较小,排气压力和真正冷凝压力差值不大,误差可以忽略。
二、为什么需要过冷度
简单说,制冷系统要是没有过冷度,制冷剂在液管里会“闪发”,制冷效果就变差。对于风冷冷凝器,3-5℃的过冷度比较合适。
当制冷系统正常循环时,冷凝器出口一般都有一定过冷度。要是没有过冷度,两相冷媒在“液管”中压力稍有损失,液体就会“闪发”,饱和液体因压力降低必然蒸发。液体蒸发要吸热,剩余液体随之降温,又达到相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,这样两相冷媒边前进边闪发边饱和,直到到蒸发器入口。最终到蒸发器的两相冷媒干度比设计大很多,液相成分减少,蒸发器蒸发量满足不了,制冷效果自然就降下来了。
三、过冷的实现方法
1.冷凝器后装过冷器
在比较大的制冷系统里,要是想让进节流阀的制冷剂液体温度降点,减少节流时或节流后产生的闪发气体,适当提高制冷效率,工艺设计时就在储液器后加装专门过冷设备——过冷器。
2.设置回热器,采用回热循环
有些小型氟制冷系统,像小型冷库等,虽然没专门过冷器,但把供液管和回气管包扎在一起保温,利用回气管低温来降供液管里液体温度。或者把一段供液管和膨胀阀直接装在库房内,经再次冷却达到过冷目的,这样能提高制冷效率。同时,这也加热了回气管温度,避免压缩机吸入过潮蒸汽产生液击。
毛细管节流的系统,毛细管和回气管(吸气管)合并在一起走,有合焊、用热胶套套、从回气管中穿过、缠绕在回气管上等方式,还有把毛细管或供液管直接在箱体内通过的。毛细管和回气管进行热交换,让节流前液态制冷剂和回气管道中低温制冷剂蒸汽热交换冷却,达到过冷目的,这样既能减少回气管路中可能夹带的液体对压缩机产生液击,又能实现节流前液体制冷剂过冷。
3.适当增大冷凝器面积
故意把冷凝器做大点,留出空间让制冷剂液体再次冷却实现过冷,理论上可行。但在规范设计里一般不会这么做,因为要考虑尽量缩小整体体积和重量,减少制造成本。
全部分类
-
ꁸ 回到顶部
-
ꂅ 13527880699
-
ꁗ QQ客服
-
ꀥ 微信二维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