冷水机组水垢形成的原因及清洗方法

在冷水机组运行的时候啊,冷凝器换热管结垢可真是个普遍得不能再普遍的问题了。这水垢形成的原因那叫一个复杂,和冷却水的质量、温度条件,还有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都脱不了干系。下面咱就好好唠唠这水垢到底是咋形成的,又会对热传导产生啥影响。

一、水垢的形成原因

1. 硬垢的形成

硬垢的产生主要是冷却水里溶解的钙盐和镁盐在“捣乱”。这些钙盐和镁盐经过加热后,就会从水里析出来,然后沉积在换热表面上。

要是用含有高浓度钙镁离子的硬水作为冷却介质,当水流过冷凝器里面的铜管时,水温一升高,这些钙镁离子的溶解度就下降了。这时候,碳酸根就会和钙镁离子“手拉手”,形成碳酸钙或者氢氧化镁这些不溶性的化合物,然后就附着在冷凝器内部的换热面上啦。特别是在换热管弯曲的地方,因为局部水流速度有变化,矿物质特别容易沉淀下来,这就加快了结垢的速度。所以啊,要是有条件的话,最好在前面做些处理,把钙镁离子去掉,这样能让结垢的速度慢一点,而且还得定期清洗保养。

2. 生物污泥的积累

除了那些化学成分,从自然水源来的泥沙、微生物,像藻类这些东西,也可能变成污垢的一部分。

这些颗粒物质会在水流慢的地方慢慢沉积,最后形成一层生物膜。时间一长,这层膜越来越厚,不仅让换热效率变低了,还可能把管道堵住,甚至对管道造成物理损伤。为了不让这种情况发生,可以在进水的地方装个有效的过滤装置,把那些大的悬浮物拦住,这样就能减少生物污泥的产生了。

3. 温度影响下的结垢加剧

回水温度太高也是让水垢更容易生成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
根据相关资料,当冷却水温超过40°C的时候,水垢就更容易形成了。为啥呢?因为水温一高,水里有些盐类的溶解度就降低了,它们就从溶液里跑出来,附着在金属表面上。而且高温环境还能让化学反应速度变快,这就更促进了结垢现象的发生。

二、对热传导的影响

水垢可是个不良导体,它在那儿一待,传热路径上的热阻就大大增加了,换热效率也跟着大幅下降。

研究发现,不同类型的结垢能让热交换效率降低10%到50%呢。

具体来讲,污垢层在中间一挡,热量从制冷剂往外界传递就不顺畅了,系统为了保持原来的冷却效果,就得消耗更多的能量。而且随着垢层越来越厚,传热管里面的流通面积也变小了,水流的阻力就增大了,冷却水的流动性能也就受影响了。

三、水垢清洗方法

针对上面说的这些问题,一般有两种主要的清洗办法:化学清洗和物理清洗。

1. 化学清洗

这种方法得用特定的酸性或者碱性溶液去把污垢溶解掉,然后清除干净。比如说,往冷却水系统里加点适量的酸性清洗液,再启动循环泵,让清洗液在里面持续流动12到24小时,不停地冲刷管壁,直到污垢全没了为止。完了之后,还得用碱性溶液中和一下,保证把残留的化学品都冲干净。虽说化学清洗能有效去除那些顽固的污渍,但是它可能会对铜管有点腐蚀,而且产生的废液得好好处理,不然会污染环境。

2. 物理清洗

相比之下,物理清洗就是用机械的办法直接作用在污垢表面,像软轴毛刷清洗技术就挺不错。这个方法靠高速旋转的尼龙刷子伸进冷凝器铜管里面,利用摩擦力把附着物剥下来,最后用水一冲就干净了。这种方法不用加任何化学药剂,对环境的影响小,也不用担心会腐蚀金属。不过呢,要是垢层特别硬,或者粘得特别紧,光靠物理清洗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。这时候就可以先进行化学预处理,然后再用物理清洗,这样整体的清洁效率就能提高啦。

总的来说,预防肯定比出了问题再处理要好得多。做好水质管理,采取适当的维护措施,在很大程度上能让结垢现象晚点来,甚至不来,这样冷水机组就能长期稳定又高效地运行啦。

首页    空调知识    冷水机组水垢形成的原因及清洗方法

全部分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