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联机过冷器作用是什么?
在多联式中央空调系统的室外主机管路系统中,有一个不太起眼却至关重要的部件——过冷器。虽然它不像压缩机或蒸发器那样引人注目,但其对提升空调性能的作用至关重要。多联机上的过冷器技术最早由日本大金公司在1982年引入,并随着多联机技术的发展,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一、工作原理
过冷器主要对冷媒进行二次降温,使冷媒达到更“冷”的状态。具体来说,过冷器通过与外界环境或其他介质(如低温低压的回气)换热,降低高压侧冷媒的温度,使其比冷凝器出口时的温度更低。这不仅提高了冷媒的能量密度,也减少了在节流过程中产生的闪发气体量,从而提高整个系统的制冷效率。过冷器可以采用多种形式,如板式、翅片式、壳管式换热器等。
在多联机空调系统中,除冷凝器中的过冷外,还引入过冷器系统,进一步降低制冷剂液体的温度。相对于冷凝器的过冷,该冷却器过程称为二次过冷。冷凝器出来的主路制冷剂液体,分出小部分引入支路,经膨胀阀降压降温后进入过冷器,再与主路的其它制冷剂液体进行换热。换热时,支路中温度和压力都相对较低的制冷剂液体,吸收主路中高压制冷剂的热量而蒸发,然后返回到压缩机吸气。主路中的制冷剂液体被吸收热量后,温度进一步降低,从而被再次过冷。二次过冷是机器内部可控的过冷技术,可突破环境温度的限制,将冷凝器出来的高压液体过冷到35℃乃至以下。
二、过冷器的作用
(一)提升制冷效率
过冷器通过二次降温使冷媒达到更“冷”的状态,从而显著提升空调系统的整体性能。从冷凝器出来的高压制冷剂液体,经膨胀阀节流降低压力后,容易出现闪发现象。温度越高,越接近饱和温度,就越容易闪蒸而产生气泡,而成为气液共存的混合状态。这些闪发的制冷剂蒸汽,进入蒸发器后占用了蒸发空间,却不能用于吸热蒸发而提供制冷量,从而降低系统的制冷效率。通过对制冷剂液体的过冷而降温为过冷液体,可以减少膨胀阀节流降压时的闪发现象,从而保留更多的制冷剂为液态,进入蒸发器用于蒸发吸热。
(二)提高单位制冷量
制冷剂液体经过冷降温后,焓值降低,经膨胀阀节流的等焓降压过程后,蒸发器入口制冷剂液体的焓值也是降低的,从而使蒸发器过程的焓差增大。焓差增大,意味着单位制冷剂在蒸发器内的吸热量是增加的,也就是制冷量增加,从而提高系统的单位制冷量。
(三)适应复杂安装环境
多联机空调由一台或多台室外机拖动多台室内机,不仅制冷剂的分配和输送相对复杂,而且到末端室内机的路程比较远,沿途压力损失也相对较大。通过二次过冷,可以提高制冷剂的品质,确保制冷剂在各个室内机之间的合理分配,并保持较高的制冷效率和输送能力。二次过冷后,制冷剂温度更低,节流降压时的闪发现象更少,制冷剂液体比例更高,能够更好地满足多个室内机的制冷剂需求,提高系统的制冷均匀性。多联机空调中,二次过冷技术为较长距离的液态输送提供了保证,避免了因闪发为气液混合状态而影响制冷效率。
(四)提高系统的输送能力
多联机空调中,制冷剂管道较长,压力损失较大。二次过冷后制冷剂温度更低,密度增大,流动阻力相对减小,从而降低管道中的压力损失,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。同时,二次过冷后的制冷剂温度更低,减少了闪发产生气泡对流动和换热的影响,从而提高管道中制冷剂的流动稳定性,保证了制冷剂的正常输送和换热。
(五)提高系统的可靠性
过冷后的制冷剂在管道中稳定性更好,减少了制冷剂的闪发和气泡产生,降低了制冷剂对压缩机和换热器等部件的冲击和磨损,从而延长系统的使用寿命。
三、总结
过冷器在多联机空调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,通过二次降温使冷媒达到更“冷”的状态,提高制冷效率,增加单位制冷量,确保系统在复杂安装环境下稳定运行。它还增强了系统的输送能力和可靠性,是多联机空调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全部分类
-
ꁸ 回到顶部
-
ꂅ 13527880699
-
ꁗ QQ客服
-
ꀥ 微信二维码